半月板生理作用及缝合修复技术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形状近似新月形,矢状面截面近似三角形,覆盖在胫骨的内外侧平台上,占据大约1/2~2/3的面积。半月板上、下面分别与膝关节的股骨与胫骨相适应呈现略凹状和水平状。Bullough等对半月板的显微结构做了描述,半月板由紧密编织的胶原纤维及间质细胞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与抗压性,使半月板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构成半月板的胶原纤维有环形走向、放射走向和贯通走向三种,其中环形走向占主要组成,股骨与胫骨压迫可以产生使半月板向外滑行的力,而环形走向纤维的张力可以抵抗这种力,维持半月板的稳定性。

由于半月板的特殊解剖位置特点,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半月板会随着胫骨髁活动,在膝关节旋转活动中,股骨会在胫骨上滑动,随之半月板会发生扭曲,前、后角会随着胫骨移动,而体部会随着股骨移动,在旋转过程中会容易损伤。1948年Fairbank报道了107例半月板切除病例的临床研究,他指出在半月板切除后会逐渐出现膝关节的退变,包括股骨髁变平,膝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现象,人们将其称为“Fairbank三联征”。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半月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半月板的存在可以传导股骨与胫骨的应力,分散关节软骨受到的压力,可以预防关节软骨破后出现股骨髁变平;半月板有缓冲震荡的作用,站立时半月板可以分散40%~60%的应力,有研究表明,如果半月板破坏20%就可以使关节软骨承受的应力可增加到350%。半月板上下面与股骨髁相适应,提高了胫股关节的匹配性;半月板的楔形填充,使得关节腔滑液平均分布,起到了营养软骨润滑关节的作用,MacConaill的研究发现,半月板切除后可以导致胫股关节的摩擦系数增加20%;此外,半月板还具有维持膝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退变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作用。

半月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损伤后应及时给予修复,半月板缝合技术可以保留半月板组织,长期效果可以减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延缓膝关节退变的程度,目前临床应用的半月板缝合技术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由内到外缝合(inside-out)

应用由内到外缝合技术时,对半月板撕裂缝合前先对撕裂边缘进行创面新鲜化处理。关节镜直视下将缝合器套管置入定位在距半月板边缘3~4mm处进针,穿过撕裂的外缘,第二针距第一针稍偏向外侧进针,使两针形成一组垂直或斜式褥式缝合,屈膝15°~20°将针线引出关节囊外并进行打结,打结时在关节镜下直视半月板确保半月板位置良好,相隔3~4mm交替进行缝合。

2、由外到内缝合(outside-in)

在关节镜观察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由外向内进针,穿过半月板缘和半月板碎块,将带线器送入关节内,经前入口置入缝线穿过带线器的环,退出穿刺针和带线器可将缝线一并带出,重复这种步骤在距第一针3~4mm处进入第二针,并将缝线另一端带出关节囊,将线两端于关节囊外打结固定,形成一组缝合,重复此缝合步骤固定撕裂的半月板。

3、全内缝合(all-inside)

全内缝合技术需要应用缝合系统,这里介绍的是施乐辉公司生产的Fast-Fix半月板修复系统,使用套管将Fast-Fix穿刺缝合针置入关节腔内,于半月板撕裂处垂直穿入至滑膜侧留置固定器,退出后推动手柄将第二个固定器推入前端,距离第一针合适位置置入第二针,固定完毕后应用推结器进行将缝线拉紧并剪断缝线完成一次缝合。根据需要进行多次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