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中药足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中药足浴具有广泛适应证,在护理过程中,按治疗时间,按疗程经心施治,采用中药足浴按摩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此法操作简单,防病治病有效,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用中药活血通络方足浴疗法有效缓解病人肢体麻木、灼热、刺痛、发冷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现介绍中药足浴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如下。

1.治疗原理

       人体的足部有丰富的穴位,与生血有关的穴位有涌泉穴、照海、太溪、水泉、解溪、内庭、冲阳、三阴交、昆仑、至阴,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相应的脏腑相连。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达到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全身各部位在足部都有其对应的反射区,刺激足部这些反射区,可引起相对应身体部位的生理反应和变化,从而对其对应部位的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中药足浴疗法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生物学理论,应用托毒透邪、补肾活血养血方药,通过足部药浴,药性通过穴位直达脏腑,并施以足部穴位按摩,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这样达到托毒透邪、补肾活血养血的功效。

2.适应证

       应用不同的中药足浴,具有广泛适应证: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卒中后遗症、肥胖症;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3.治疗方法

       药液准备:将准备好的中药放入2000mL水中武火煎煮40min后,再文火煎至1000mL,取汁后再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将2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为保持水温恒定,宜用木桶。足部按摩:在浸洗过程中进行足部按摩,先取脚趾、足背、足跟、脚掌、小腿前后足三里、承山、涌泉等穴,再按摩相应放射区。为防止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2℃~45℃为宜,每次浸泡20min~30min,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

4.护理要点

       泡足过程中若药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以免影响消化。因为足浴可加强胃肠蠕动,为保证足浴的治疗时间,足浴前应排尽大小便。足浴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足浴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让病人精神放松。水温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糖尿病病人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足浴。有足癣者宜单独使用浴具,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足浴时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冬天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病人意识、面色、出汗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

5.小结

        目前,我科将中药足浴疗法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置换术后、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足内外踝骨折术后病人,加之功能锻炼,收到良好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此种疗法是将治疗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卫生习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既方便病人的操作,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又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