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相关问题全面解答!

# 骨折后为何需要康复治疗?

骨折的治愈标准不仅仅是骨折断端的骨折愈合,还包括骨折处邻近关节、肌肉的功能恢复。很多骨折尤其关节周围的骨折,由于术后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康复指导和治疗,往往遗留骨折部位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关节粘连或僵硬,带来终身的不便和痛苦。以肘关节和膝关节周围骨折最常见。

# 骨折后为何会产生关节粘连、僵硬?

以膝关节为例。膝关节周围的创伤是最容易导致膝关节僵硬的。引起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软组织的因素造成的,分为关节内的原因和关节外的原因,而关节外的原因又包括肌肉与骨骼的粘连和肌肉的挛缩。关节内的粘连就好像是一个轴承的内部长锈了,从而使其活动部分锈在了一起,影响了轴承的活动;肌肉的挛缩好比我们穿了一条很瘦的裤子,在我们弯腿的时候,紧巴巴的裤子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另外,我们膝关节的活动其中一项就是髌骨(就是膝盖骨)在大腿下端膨起的股骨髁上滑动,而这种滑动是通过股四头肌腱的牵拉引起的,如果股四头肌腱与大腿骨粘在了一起,那么就失去了牵引髌骨引起滑动的作用,也就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这就是膝关节周围肌肉粘连的因素。

查看全文


骨裂就是骨折吗?千万不要轻视!

在外科疾病当中,骨折和骨裂都是常见的疾病。

生活中骨折、骨裂等问题时有发生,人的骨头突然受到猛烈撞击,就可能会出现骨折或者骨裂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并不能真正区分骨折和骨裂,难免碰上特殊事件就手忙脚乱。

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大家常说的“骨裂”这个名词。

严格说骨裂属于骨折中的一种,不过它和骨折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骨裂与骨折的区别:

图片

查看全文


老年人的脆性骨折一定要注意

老年脆性骨折危害有多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骨含量逐渐流失,骨强度逐渐降低,即骨质疏松。人体骨量一般在35岁时达到最高峰,之后便逐年降低,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有些绝经后妇女最高每年丢失骨量3%~5%,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65岁以上老人髋部脆性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左右,也就是每10个人中,有3个活不到一年,另外的7位患者中,一般只有3位可以恢复接近正常的行走,另外4位跛足行走的老人中,两位可以拄拐自己走,两位需要有人在身边扶持帮忙才能维持日常生活。老年人脆性骨折不容小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