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更加科学精准开展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专家,对现行的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措施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查看全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一起来看——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地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查看全文
为了加强麻醉科麻精药品管理,根据《全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和《全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修订麻醉科备药管理具体制度如下:
1.基数申请:
①麻醉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由专管护师填写《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临床科室基数申请表》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临床科室基数申请表》科主任和护士长签字后递交药剂科、提出备药基数申请。由药剂科和医务科共同确定。经药剂科负责人、医务科负责人、麻精药品管理组组长签字确认备药品种和基数。申请表一式三份麻醉科,药剂科,医务科各一份存档备查。
②如有品种和数量调整,应重新申报审批。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双人双锁、实时监控。
3.将七氟烷、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等药品进行特殊管理。
4.管理:麻醉科指定专管护士(专人)负责麻醉科的麻精药品的领取、发放、专用账册登记、使用余弃登记等工作。
5.使用流程
①领取:麻醉医生将每日使用完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空安瓿和专用处方交至专管护士由专管护士负责统计、分类,按品规进行批号、数量的登记。由领药护士持处方及空安瓿到麻醉药房领取麻醉药品并在麻醉药房“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表”上双方签字。
②登记:专管护士依据麻醉医师开具的处方和医嘱核对患者信息以及使用的药品进行专册登记(附图3专用登记册)
③交接班记录:专管护士下班前双人进行日清并填写《麻精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记录表》交于夜班护士双签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