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缺钙吗?

中国是骨质疏松世界第一“大国”,全球2亿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我国独占近一半。而骨质疏松发生率,60岁以上老年人占据56%的比率;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60%~70%。

凡是疾病,先要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多吃钙片就能预防。我国饮食结构与欧美不同,牛奶等高钙食物摄入量较低、钠盐摄入过多,确实造成了广泛缺钙的现象。但实际上,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等很多方面,除了饮食,还有年龄和性别、内分泌、运动、服药等。

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一大原因,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骨质疏松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年龄越大患病率就越高。人体骨骼矿物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医学上所称的“峰值骨量”,之后开始不断流失,骨密度降低,形成“骨松”症状。

从患者人群分布看,骨质疏松患者七成为女性,数据表明,我国50岁以上女性5人中就有1人骨质疏松症。因为女性绝经本身就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哺乳期体内部分钙会被用于宝宝发育,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骨质流失速率可达每年3%以上,很容易骨质疏松。

另外随着经济水平提高,骨质疏松这个本属中老年人的退化性疾病,也在不断侵袭年轻一代,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首先,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女性为减肥、保持好身材而不正确节食,摄入的蛋类、豆类和乳制品严重不足,导致体内钙质缺乏,骨质疏松发生率因而提高。同时,在全球气温不断变暖的大环境下,年轻人追求美白、舒适,夏季过度防晒,如出入必打伞、过量涂抹防晒霜、甚至直接不外出,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利于钙吸收;远离阳光则阻断血液中的钙质向骨骼的转化,影响骨健康。

骨质疏松还有一个重要病因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量使用。时下慢性病频发,糖皮质激素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皮肤病、肾病、呼吸病治疗,骨量丢失是糖皮质激素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这种原因造成的骨松仅次于绝经妇女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居发病率第三位。

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是一个多因素疾病,不能单纯以“缺钙”的概念解释。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要知道,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关键要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及早预防,密切监测和规范治疗。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健康生活方式才是远离骨质疏松的关键。